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01 08:15:20 点击数:
当一批无人机操控者进军城市里隐蔽而庞大的高楼清洁市场时,另一群创业者正携带设备深入山区,革新传统陈旧的运输模式。
2025年7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花果村正上演着科技助农的鲜活场景:果农将水蜜桃送抵无人机装载点,飞手操控设备在果园与集散区间穿梭运输。这一低空货运示范场景,凭借重载无人机的高效能,大幅提升水蜜桃运输效率,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当前,无人机在农产品运输领域的创新应用已遍地开花。湖北秭归的脐橙、重庆奉节的鲜果、浙江余姚的杨梅、广西梧州的荔枝……都通过无人机搭建的“空中快道”破解山地运输难题。
从节省成本、减少损耗到提升时效,无人机正重塑传统农业运输模式,为各地特色农 产品打通上行通道,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被誉为“脐橙之乡”的湖北秭归,因三峡山地与河谷交错,曾长期受山路崎岖影响,脐橙外运困难。以往“背橙客”依赖背篓运输,每日10小时仅能将2000斤果实运至公路;2008年起,橙园配备的“小火车”缓解了部分问题,但其建设成本高昂、维护繁琐,最后几十米仍需人工搬运。
2021年,当地“新农人”郭兴成率先将无人机从喷药用途拓展至脐橙运输,吊运模式由此兴起。据极目新闻报道,这种方式每亩可减少成本250元,按全县30%脐橙(12万亩)采用该模式计算,每年可节省成本3000万元。
如今,秭归已推广450余台农业无人机,其飞防与吊运功能有效解决了山区地形复杂、用工短缺等问题。目前全县柑橘种植达40万亩,产能超1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200亿元,催生12个亿元村;这些无人机还带动32家企业、合作社及2.5万农户,覆盖全县12个乡镇167个村,千余名飞手创造数亿元产值。
广西梧州市也通过无人机积极助力果农破解运输难题。针对荔枝“一日色变、三日味改”的特性及山地运输困境,当地于2025年7月创新引入无人机,满载鲜果从山头飞至山下接驳点,单次可运送120斤,一公里约需5分钟。
荔枝多生长于丘陵地带,以往果农只能肩挑手扛,效率低且损耗大。如今在“企业+农户”平台助力下,无人机实现“果园直飞冷库”,每斤运输成本从0.5元降至0.1元,果实损伤极小。阳光农机合作社的许仲强表示:“如今每日采摘量约5万斤,往年全靠人工挑运,2025年首次用无人机吊运,每斤能省一两毛钱,速度还特别快,差不多一分钟就能运一筐。”
2025年上半年,梧州全市受理21台植保无人机补贴,金额达25.2万元。随着当地果农购买无人机的数量激增,补贴额从1.2万元提高至1.44万元,无人机在植保、飞防等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殷时军表示,农业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中成熟度最高的领域,正为传统农业增添新的活力。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花果村果园内,果农正忙着将采摘装筐后的水蜜桃送至无人机装载点。而数百米外的集散区,飞手正操控无人机升空,沿既定航线精准“取货”后返回“卸货”,随即开启新一轮运输,全程快捷平稳。
经开产投集团副总肖霆称,这是龙泉驿区首创的低空货运示范场景,所配重载无人机集轻量化、大载荷、双电快充优势于一体,单机日均运力约7500公斤,单程耗时由人力1小时缩至2分钟,效率激增。
四川三宜数智农业孙小均感受颇深:其公司在山泉镇承包500亩果园,“以前雇工运费高,无人机长期使用更划算,而且且水蜜桃从采摘到装车更快,新鲜度有保障,售价也水涨船高。”
山泉镇作为成都市龙泉驿水蜜桃核心产区,果实多汁甜美、畅销海内外,但山地地形制约了果实运输。过去这里多依赖肩挑背扛或三轮车运输,不仅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还因频繁挤压造成果实损耗大,严重影响销售品质。
如今,成都市龙泉驿区在山泉镇花果村开启水蜜桃吊载低空应用示范,借助无人机搭建“空中快道”,以“低空+农业”新模式成功破解了山地果园运输难题。
尽管无人机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算新鲜事,但对于浙江余姚市的果农来说却帮了大忙。2025年5月-6月,有着“中国杨梅之乡”称号的余姚市,其大棚杨梅正进入采收高峰。杨梅注重时节与新鲜,得尽可能缩短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长。以往,运输杨梅靠人力挑担,近的山路要走一两公里,远的得走五公里;况且,梅雨季节路面湿滑,稍不留意就可能滑倒受伤。
2025年,当地梅农首次试用智慧无人机运输,创新构建杨梅运输“空中快速通道”,助力山地水果运出山区。用无人机从海拔120米的山上吊运25公斤的杨梅筐,只需两三分钟,效率是人工的7到8倍。据宁波日报现场报道,“一台无人机能顶六七名搬运工,而且从实际运输情况看,经无人机吊运的杨梅,几乎没有损伤。”
除了水果“乘坐”无人机下山外,西藏墨脱联合圆通,用重载无人机将有机茶叶、红米等高原特产跨越雪山峡谷直送林芝转运中心;重庆涪陵、梁平更是以110kg级无人机单次10分钟把青菜头、油菜籽等大宗农产品吊运到公路边,单日运力可达20吨。
作为低空技术产业先导区,北京延庆正先行先试空域管理与场景拓展,区内不少企业的创新与智慧农业直接相关。尽管北京市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但延庆区有374平方公里、净高1098米的空域向无人机开放。
延庆的一款550公斤级无人直升机,载重200公斤,续航5小时,抗8级风,为世界首款交叉双旋翼机型,载重比传统机型高30%,可运输农产品甚至吊运树苗。
华源智控联合创始人吴海宁介绍:“延庆空域条件优越,试飞便利,园区服务完善。目前我国是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年作业超21亿亩次,占无人机行业飞行小时数的98%,植保效果提升10%-20%,农药用量减少20%-30%。如今无人机除植保外,已参与果蔬运输,解决深山农产品运输难题,提升效率并保障口感。”
新京报指出,自2020年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后,延庆低空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预计2026年达50亿元。
此外,2024年年底,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公司首次尝试无人机送鲜蛋。当一架满载鸡蛋的飞行器稳稳落在峪口镇西凡各庄养老驿站,开箱后整箱完好无损时,老人们尝到了“空中直达”的新鲜鸡蛋。如今,“鲜蛋专机”已扩大到峪口镇的村落、企业及超市,开展多点位、多品类配送试点。
当前,农业无人机已从果树病虫害防治,拓展到播种、施肥、吊运等多元作业,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领域,推动现代农业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其安全可靠、高效灵活、成本低廉的特点,突破了传统通航飞机的局限,适配各类地块,保有量与作业量持续攀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和云系统数据统计报告(2023年)》显示,无人机云系统有效数据近 30 亿条,折合飞行 412 万小时,较 2022 年增 218 万小时。其中,多旋翼无人机占比达99.7%,居绝对主导地位;从运行分类看,农用无人机以98.27%的占比成为运行量最大的类别。
多项政策也在为农业无人机的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全链条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其中单独明确农业无人机范围及执照要求,降低操作门槛,为行业注入活力。此后,工信部、市场监管部门、民航局等多部门接连出台政策,从全流程规范行业发展。
据经济日报报道,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农业技术工程师程忠义认为,我国农业无人机发展或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综合使用成本持续下降,运输单价降低;二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激光雷达、视觉识别、AI、AR等技术的融入将进一步助力农业降本增效。
①无人机助力秭归脐橙“飞”出大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2024-12-13.
③2分钟“走”完1小时路!成都龙泉驿无人机运输水蜜桃,损耗大降.红星新闻.2025-07-17.
④科技赋能鲜荔下山无人机吊运保新鲜降损耗.梧州新闻.2025-07-21.
⑤极兔首次使用无人机运送奉节脐橙,日均揽收量增长超40%.金融界.2025-01-24.
⑥无人机运杨梅,“低空经济+农业”会越飞越高.浙江日报.2025-06-02.
⑦无人机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经济日报.2025-01-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5-13
2025-03-03
2025-02-26
2025-03-05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