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07 09:23:39 点击数:
1979年2月17日,这一天显得格外重要且不同寻常。越南防空军退役中校阮友冒曾经撰写过一篇回忆文章,生动再现了那段紧张激烈的岁月,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北部边境那浓重的硝烟与炮火之中。
那一天,北部边境保卫战争爆发,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中国军队如猛虎出山,迅速动员了约60万兵力,阵容庞大得如同一条铁流滚滚而来。数百辆坦克与装甲车辆在土地上轰隆隆地推进,宛若陆地上的巨兽,释放出强烈的威慑力。数千门不同口径的火炮整齐列阵,炮口瞄准越南方向,仿佛在宣告即将爆发的激烈战斗。从莱州省封土县到广宁省芒街市,整条北部边境线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中国军队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
当时的越南,犹如一位刚从两场战争创伤中挣扎恢复的伤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75年抗美救国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留下的创伤犹如尚未愈合的伤口,带来极其沉重的后果。城市废墟遍布,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民众生活艰难困苦。
紧接着,1978年12月,越南又刚结束保卫西南边境的战事,且正承担着柬埔寨国际维和任务。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犹如沉重枷锁,紧紧束缚着越南的经济发展,使其承受巨大压力。经济陷入困境,物资匮乏,甚至连基本生活必需品都难以保障。更为沉重的是,这场边境战争对情感层面的冲击尤为巨大。在此前的两次救国战争中,即抗法和抗美战争期间,中国曾慷慨地在政治、物资和精神上支持越南,成为其坚强后盾。如今援助变成战争,这种情感落差犹如巨石压在越南人民的心头。
面对严峻挑战,越南方面展现出冷静与智慧。他们没有轻率地将战略预备队过早投入决战,也没有仓促从柬埔寨撤回大量主力,而是另辟蹊径,发挥地方人民战争的综合优势。就像一场精妙的棋局,越南主要依靠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的当地武装力量,这些部队熟悉地形,犹如对自家庭院了如指掌,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游击和防御。同时,从后方各军区及省份调集部分兵力增援前线,犹如汇聚的溪流最终形成一股强大洪流。他们还制定了详细计划,逐步动员战略预备队,如同高明棋手在棋盘上布阵,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反击,实施多兵种联合作战。
1979年3月初,越南国防部根据上述计划开始行动。第2军仿佛接到紧急命令,迅速从柬埔寨撤回所有部队,日夜兼程,似乎背后有无形的力量在催促。他们最终在河内以北、谅山以南地区集结,筑成一道坚固防线师,另有专业兵种及后勤保障单位。这些部队组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严阵以待。除此之外,第1军、防空军、空军及其他专业兵种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宛如蓄势待发的猛兽。
战争期间,有一段特殊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越南方面仅动用了运输航空兵为被中国军队包围的前线部队提供空中补给。这背后有其无奈之处。战争爆发一周后,高平省重庆县部分军民和石安县一个步兵团被中国军队围困,犹如被关进笼中的鸟儿,丧失自由。所有道路和河流被封锁,形成一道无形墙将其与外界隔断,导致武器弹药、食物和药品极度匮乏,士兵们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机。
特别是石安县被围困的部队,由于无线电电池耗尽,通讯完全中断,宛如在黑暗中迷失,孤立无援。执行这项艰巨任务的是第919飞行团,他们驾驶伊尔-14运输机,在米格-21战斗机护航下,如同勇敢的天使,为重庆县部队及石安县的庚新乡、明开乡空投补给。他们冒着敌军炮火,频繁穿梭,每一次飞行都充满危险,但从未退缩,为被围困的战友带去生的希望。
这场战争中,一个谜团一直萦绕:1979年边境战争期间,中国动员60万兵力,数百辆坦克和数千门火炮,却始终未见空军直接参战,为何如此?即便广州军区航空兵部队已进入战斗状态。中国空军总动员700多架飞机,其中以广州军区隶属的第7军为主力。而越南空军虽然数量较少,但装备精良,实战经验丰富。除了苏式战斗机,越南空军还装备了1975年缴获的美制A-37攻击机和F-5战斗机,先进的装备如锋利宝剑,大大增强了其空战制空能力。
中国空军虽规模庞大,但其建设受到60至70年代中国特殊时期的严重制约。到1979年,中国主力战斗机仍是J-6,即米格-19的国产版,而越南空军也装备过此型机,对其性能十分熟悉,视其为落后机型。自1968年以来,越南空军还从苏联及东欧国家引进了大量米格-21。
这十年间,越南飞行员通过不断训练和实战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应对中国空军主力战机。反观中国,许多文献坦承飞行员素质堪忧,特别是60年代末培养的飞行员更为薄弱。1972年前,中国飞行员年飞行训练时长极低,多数未进行实弹训练,几乎缺乏空战能力。飞行员失误导致的战机坠毁事件频发,严重制约了空军战斗力。基于此,中国空军在1979年边境战争中采取谨慎态度,尽管地面战斗异常激烈。
与此同时,越南不仅拥有一支精锐空军,还有强大的防空部队。这些防空部队如同天空中的守护神,尤其配备了现代化地空导弹,被认为是当时亚洲最强防空力量之一。几年前,越南防空部队曾在北方空域击败装备最先进的美国空军,创造了辉煌战绩。越南的防空系统如密不透风的大网,有效抵御了相对落后的中国空军,令后者付出了惨重代价。
根据阮友冒的说法,1979年边境战争中中国空军之所以不敢轻易参战,是因为畏惧越南防空和空军的强大威胁。正因如此,越南防空和空军未能充分展示其实力。然而,真相是否如此简单?
实际上,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和保卫边疆作战属于有限战争。基于此,中央军委对空军的使用有明确要求:“在我境内执行掩护任务,必要时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若需跨境作战则由中央军委决定。”空军制定了“挽弓待发、先声夺人”的作战方针,力求既不越境,又能发挥掩护和支援作用。
自2月17日开战至3月16日撤军,中国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犹如警觉的雄鹰,出动飞机3131批次,飞行8500架次,平均每天出动112批次、304架次,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空中掩护网,坚如磐石地保护地面部队。地面高射炮和地空导弹部队随时待命,犹如蓄势待发的战士,准备击落任何侵入敌机。整个作战期间,越军战机未敢进入中国军地面作战区域上空,战区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中国空军除了执行巡逻警戒外,还完成大量勤务保障。侦察航空兵的歼侦6多次出动,如敏锐的双眼,对越方目标进行空中侦察,为作战部队提供敌情和地形信息。运输航空兵动用运输机和直升机198架次,执行紧急空运228次,运输人员1465人、作战物资150余吨,默默为战争胜利贡献力量。
这场1979年的边境战争,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鲜血与火焰的碰撞,有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不同视角有不同解读,但历史的真相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加明晰。朋友们,对于这场战争,你们有哪些独特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5-06
2025-04-03
2025-05-01
2025-02-26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